就在九三大阅兵结束的第二天,中国突然出手了。 9月4日,中国商务部宣布,对来自美国的一类光纤产品启动“反规避制裁”。这件事很重要,因为这是中国第一次正式对外国采取这样的措施。换句话说,这是一次全新的动作。 那么问题来了,为什么要针对美国的这个产品?什么又叫“反规避”?我们得把来龙去脉捋清楚。 这次被点名的产品,全称叫“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”。名字听上去很专业,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光纤。它的用途很广,主要在电信和数据传输上。像我们家里的宽带光纤、通信基站、电缆干线,都会用到这种东西。 大家知道,中国是全球光纤最大的生产国,也是最大的消费市场。美国早就对中国的光纤产品下过手。为了保护他们本国的企业,美国给中国光纤加了高额关税10大配资公司,最高能到104%。面对这种打压,中国当然不可能不回应。于是,中国也对部分美国产品进行了反倾销调查,最后加上了33%到78%的高关税作为反制。 按理说,这事算扯平了。但问题是,美国一些公司不死心。他们想继续把光纤卖到中国,就搞了一套小动作。代表企业就是美国康宁公司。他们把原本已经被中国制裁的产品,叫“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”10大配资公司,稍微改一改技术参数,再换一个名字,包装成“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”,然后堂而皇之地重新进入中国市场。 听上去是不是有点“偷梁换柱”?其实就是换个马甲,试图逃避中国的关税。这就是“暗度陈仓”。 今年3月,中国商务部接到举报,说美国企业在钻空子。于是商务部立案调查。几个月过去,证据一条条摆出来,最后确认美国企业确实在搞“规避”。结果就是,9月4号,中国宣布对这类美国产品启动“反规避制裁”。
那么,“反规避”到底是什么意思?一句话说清楚:你想通过偷换概念、绕开规则来规避关税?抱歉,被发现了,那我们不仅要让你补上,还要加倍惩罚。 这一拳打出去,意义很大,至少有三层。 第一,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。以前,中国面对别国的贸易壁垒,更多是被动应对。这一次,我们主动启动了“反规避措施”。这说明我们的贸易救济体系已经更成熟了。换句话说,中国不光会防守,也会主动出击了。 第二,这是供应链安全的一步棋。大家知道,现在全球光纤需求在飙升。5G、数据中心、人工智能、大规模计算,这些产业都需要大量光纤。2025年,全球市场会更紧张。中国本来就占据主导地位,这时候,如果美国企业通过钻空子抢占份额,就可能影响中国的产业安全。通过这次调查,中国实际上是在强化自身的产业护城河。 第三,这跟中美科技战是联动的。光纤虽然不是芯片,但它跟芯片、高性能计算、网络安全等领域都有联系。过去几年,中美科技摩擦一直是美国先出招,中国后防守。可是这一次,中国主动出手。未来,这种模式完全可能推广到别的行业,比如钢铁、太阳能,甚至半导体设备。 你看,这就是态度上的转变。以前是被动,现在是主动。以前是忍让,现在是亮拳。
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。这次中国商务部的公告选在9月4日发布,正好是九三大阅兵的第二天。你可以理解为巧合,也可以理解为信号:大阅兵展示的是军事层面的自信,而第二天的反制动作,则展示了经济层面的强硬。两者结合,对外释放的意味非常明显。
力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